部编本八下文言文专题桃花源

白癜风擦什么药膏 http://disease.39.net/yldt/bjzkbdfyy/6160465.html
陶渊明

[作者简介]

本文选自《陶渊明集》卷六。

陶渊明,东晋诗人。名潜,字元亮。少时颇有壮志,博学能文,任性不羁。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,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。曾做过小官,因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,弃官回乡,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。后人称其为“靖节先生”。“记”是古代的一种文体,往往通过记事、记物、写景、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,即景抒情,托物言志。

[课文赏读]

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,他已经五十七岁了,隐居民间已十六年。他拒绝同刘裕政权合作,不满黑暗现实。同时,由于他和农民亲近,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,所以写了这篇文章,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。

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,体现在:桃林美、土地美、屋舍美、田池美、桑竹美、阡陌美。

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。桃林“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”;山洞“仿佛若有光”,形状奇特;桃源人神秘,“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;结局神秘,“不复得路”,探访未果。

它是一个幸福的地方。“黄发垂髻,怡然自乐”,可谓和平安定、丰衣足食;“其中往来种作”,没有战乱,可谓安居乐业;“设酒杀鸡作食”“皆出酒食”,可谓民风淳朴。

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,作者的理想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,因而是脱离社会实际的,不可能变成现实。不过,“桃花源”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理想世界,成为美的象征。无论社会怎样发展,人类追求幸福安宁生活的愿望是不会改变的。

重庆酉阳桃花源

[重要解释]

(1)缘溪行。()

(2)欲穷其林()

(3)屋舍俨然。()

(4)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()

(5)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()()()

(6)悉如外人()()

(7)黄发垂髫()()

(8)便要还家()

(9)咸来问讯()

(10)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()()()

(11)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()()

(12)余人各复延至其家()

(13)不足为外人道也。()

(14)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()()()

(15)及郡下,诣太守()()

(16)欣然规往()

(17)未果,寻病终()()

(18)后遂无问津者()

[重要翻译]

(1)夹岸数百步,中无杂树,芳草鲜美,落英缤纷。

(2)初极狭,才通人。

(3)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、美池、桑竹之属。

(4)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

(5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(6)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

(7)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(8)余人各复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

(9)此中人语云:“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”

重庆酉阳桃花源

[考点过关]

1.本文以“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”为线索,按“发现桃花源—访问桃花源—离开桃花源—再寻桃花源”的时间先后顺序写。

2.出自本文的成语:

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

3.古今异义:

鲜美[古义()今义()]

妻子[古义()今义()]

绝境[古义()今义()]

无论[古义()今义()]

交通[古义()今义()]

不足[古义()今义()]

4.一词多义

处处志之()

寻向所志()

寻病终()

寻向所志()

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。()

闻之,欣然规往。()

乃大惊。()

乃不知有汉。()

5.问题探究:

(1)如此美丽、神奇而又幸福的地方,世上真的存在吗?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是作者虚构的?

(2)渔人出桃源后,虽“处处志之”而“不复得路”,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?

(3)在“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,皆叹惋。”一句中,渔人“具言”的内容是什么?桃花源中人为什么会“叹惋”?

(4)为什么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?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?

重庆酉阳桃花源

[中考预诊]

阅读《桃花源记》,完成下面1-4题。(15分)

1.下列各项对文中相关词语意思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()(3分)

A.“穷”,《小尔雅·广诂》解释为:穷尽,完结。由此可知,“欲穷其林”中“穷”的意思为“尽”。

B.“诣太守”中的“诣”从言,旨声。根据形旁推断法,可知“诣”在句子有“前往”之意。

C.“皆叹惋”中的“叹惋”,用组词法推断,是“感叹惋惜”的意思。

D.查阅词典,“属”有以下义项:①同一家族的;②类别;③嘱咐,托付。结合语境,可知“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”中的“属"是“类”的意思。

2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(4分)

(1)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

(2)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。

3.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()(3分)

A.本文描绘了桃花源美好、恬静的生活环境,展现了一幅和平、宁静的生活景象。

B.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,短短几个字,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、不喜张扬的品质。

C.渔人“处处志之”表明他是一个有心之人,为后文“寻向所志”做铺垫。

D.作者层层设疑,写了渔人发现、进入桃源以及出而复寻的过程,悬念迭起,引人入胜。

4.结合课文及节引的《桃花源诗》中的诗句,思考:“世外桃源”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?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?(4分)

链接材料:

相命肆农耕,日入从所憩。桑竹垂余荫,菽稷随时艺。春蚕收长丝,秋熟靡王税。荒路暧交通,鸡犬互鸣吠。俎豆犹古法,衣裳无新制。童孺纵行歌,斑白欢游诣。

注释:

相命肆农耕: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耕田。肆:尽力。憩(qì):休息。菽(shǔ)稷(jì):泛指粮食作物。艺:种植。靡:无。暧(ài):遮蔽。俎(zǔ)豆犹古法:按照古制进行祭祀。俎豆: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。斑白:头发花白,指老人。诣(yì):玩耍。

温馨提示:如果你喜欢图文并需要答案,请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1xbbk.net/jwbfz/3601.html
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
    冀ICP备19027023号-7